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1236931-5/2019-16284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2019-01-07 |
发文机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 主题词: |
标题:长治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商事制度改革推进情况 | |
主题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19-01-07 |
商事制度改革开展以来,长治市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围绕营造“六最”营商环境总体目标,勇于担当,真抓实干,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提升。
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营造宽松创业的发展环境。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2014年起,开始实施以工商注册便利化为核心的商事制度改革。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要求部署,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相继实施了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年检改年报、简化住所登记、“先照后证”“多证合一”、简易注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市场准入门槛大幅度降低,有力激发了市场活力,为我市营造“六最”营商环境提供了源头活水。2014-2017年,全市市场主体总量分别为120315户、138837户、159569户、175002户,稳步持续增长。
特别是2018年以来,实施了“三十证合一”、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证照分离”等社会举措,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截至活力和创造力。改革2018年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95119户,较去年同期增长11.49%,本年新增20117户。
一是实施了“三十证合一”改革。“三十证合一”改革是近年来“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的继续和深化。2015年我市进行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机构代码证在内的“三证合一”改革;2016年整合了统计和社保登记证,实现了“五证合一”;2017年,增加至“十七证合一”。2018年7月1日,将13个涉企证照事项,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实现了“三十证合一”,减少了涉企证照事项,缩短了企业从筹备开办到进入市场的时间。
二是在全市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工作。“证照分离”改革,主要是针对行政许可类审批事项,通过清理取消一批、改为备案一批、实行告知承诺一批以及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等措施,最大限度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和“准入不准营”问题。我市的“证照分离”改革于2017年12月份在高新区开始试点。根据统一部署,今年11月10日起,按照省政府《关于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在我市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工作。“证照分离”改革工作涉及23个部门的106项行政许可事项,其中,直接取消审批的有2项,审批改为备案的有1项,实行告知承诺的有19项,优化市场准入的有84项。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办理“证照分离”改革事项763件,惠及企业965家。
三是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首先,围绕企业登记、公章刻制、办税服务三个关键环节,对其服务系统进行了优化完善和流程再造,实现了全程电子化,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实施了网上并行办理的工作模式。其次,推进名称登记制改革,除涉及前置审批事项的企业名称、和应当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核准的企业名称外,不再实行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全面实现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再次,在市政务大厅设置专门咨询区域、帮办指导区域,为企业提供现场咨询解答服务和登记指导,便利度有效提升,大幅缩短了企业登记时限。目前,市政务大厅已经实现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即工商注册1个工作日,公章刻制1个工作日,发票申领1个工作日),比国务院要求的8.5天缩短了5.5天。其他县市区也已经实现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比国务院的要求少了3.5天。
二、打造“三个平台”,服务转型升级,扶持企业发展壮大
首先,大力实施商标战略,打造企业品牌创建平台,推进品牌兴市。加大我市品牌注册及培育力度,2018年,“潞城驴肉甩饼”作为地理标志商标已被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2018年我市共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地理标志商标4件,目前“平顺大红袍花椒”、“平顺连翘”、“平顺马铃薯”、“平顺核桃”4件商标已全部被国家商标局受理。目前,全市有效注册商标达到8310件,中国驰名商标12件,地理标志商标10件。发挥国家工商总局在长治设立的商标注册委托受理点作用,共受理注册商标597件,接受咨询467起,为企业减负约120万元,为方便长治企业办理商标业务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次,打造企业融资平台,服务企业发展壮大。加大民营企业融资扶持力度,发挥工商职能,围绕市政府重点工作,加大民营企业融资扶持力度,推进银企对接,以股权质押、动产抵押、商标权质押等方式,盘活企业资产。目前,共办理动产抵押登记159起、变更登记35起,共为企业融资76.8亿元。
再次,打造服务对接平台,建立企业困难快速解决机制。在全市开展了“服务企业办实事,服务基层强指导”为内容的“双服务”行动,细化了方案清单,确定了任务17类96项,形成了工商人员与企业长期对接、帮困解难工作机制,以实际举措服务企业和基层,为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严格贯彻全国民营企业座谈会议精神和山西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会议精神,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骆惠宁书记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市委、市政府的相关落实意见。按照基层联络点制度,局领导分别带队,深入全市各县(区)开展了以“发挥工商职能,促进民企发展”为主题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大调研活动,经过讨论和研究,制定出台了三类十六条具体落实措施,全面支持和推进民营企业大发展。
三、深化市场监管机制改革,强化执法力度,营造诚信公平的市场环境
一是严格执法办案,开展“十项专项执法行动”。2018年,在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开展了“十项专项执法行动”即: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打击虚假宣传、打击合同欺诈、打击商标侵权、打击传销、打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打击销售不合格成品油、打击流通领域销售不合格商品专项执法、“红盾护农”、网络交易专项执法等。截至12月底,全市共立案查处各类一般程序案件725件,罚没款333.52万元,有力地净化了市场环境。
二是强化信用监管,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新提升。2017年企业年报率为90.28%。各县(市、区)企业年报率均达85%以上。开展“双随机”抽查任务14个批次,抽取各类市场主体10594户。“一张网”已在市县两级各政府部门中全面应用,“双告知”认领率达96.40%。开展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录入和公示,全市行政处罚案件公示率96.31%。加强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全市共移出经营异常名录20722户次。培育2017-2018年度“守合同重信用”企业31户。开展“诚信示范市场”创建活动,共向省市场监管局申报2017年度 “省级诚信示范市场”11个。
三是畅通维权渠道,消费者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2018年,12315申诉举报中心共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7618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15.26万元。对全市各县(区)范围内车用尿素、校服等7大类252个批次的商品开展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和专项执法检查,办结案件30起。发挥好山西省唯一消费投诉公示试点单位作用,开展消费者投诉信息公示工作,倒逼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目前,第一、二季度消费维权案件处理情况已向社会公示,共公示投诉81户,曝光案件1起。开展“诚信经营、放心消费”活动,推行经营者首问责任及赔偿先付制度,累计接待处理各类投诉事件4.3万件,先行赔付消费者约400万元。在全市建立“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示范单位65个,在屯留、上党区完成“诚信经营,放心消费”一条街建设。
长治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2019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