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1236931-5/2020-11940 | |
发文字号:长子政办发〔2020〕12号 | 发文时间:2020-03-16 |
发文机关:长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词: |
标题:长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长子县创建省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2020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 |
主题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0-03-16 |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长子县创建省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2020年行动计划》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长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3月16日
长子县创建省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
2020年行动计划
2020年,我县创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绿色兴农、科教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特色产业富农,坚持县乡村、点片园区分区分级分类示范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以增加绿色有机农产品供给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原料基地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监管全程化、经营产业化、生态优良化为发展方向,培育壮大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经营规模适度、生产管理规范、产品市场认可的有机旱作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形成一批以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产业链为基础,集种养循环、科技创新、三产融合的特色产业集群,精心打造一批有机旱作农业知名品牌,总结凝练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模式,初步建立起具有长子特色的有机旱作农业标准体系、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经营体系。
一、主要目标
依托“院县合作”平台,因地制宜制定我县的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标准,固化推广示范成果,初步建立起具有长子特色的有机旱作农业标准体系、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全县抗旱节水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6%以上,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使用量继续负增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产品数量、基地面积增幅达到30%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打造3万亩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区
在石哲镇创建一个3万亩集中连片的绿色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区。示范区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制度,示范区全面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度达到100%,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综合利用率达到100%,“三品一标”认证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合格率达到100%。示范区第一年起步、封闭示范,第二年推广、辐射扩展,第三年全面完成。以石哲镇西汉村、吕村、慕容三个村为核心,集中创建3800亩左右的以绿色有机蔬菜种植为主的封闭示范区;2019年,以示范区为核心辐射,在精卫湖湿地公园沿线已实施1万亩;2020年,将示范区拓展到发鸠山生态涵养区,规模达到3万亩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蔬菜中心、县农机中心、县畜牧中心、县市场局、县综检中心和石哲镇等有关乡镇)
(二)建设八大有机旱作种植产业板块
在宋村、丹朱、碾张、常张、石哲等乡镇,充分发挥示范乡、示范村的示范带动作用,遴选更多种类的特色示范园,深入实施有机旱作农业八大工程,开展更多品种、更多技术、更多装备的示范,整体推进全县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完成八大种植产业有机旱作板块的创建,包括万亩优质玉米板块、万亩谷子高粱板块、万亩红薯马铃薯板块、万亩中药材板块、万亩水果产业板块、万亩特色蔬菜板块、百万棒食用菌种植板块、万亩加工型尖椒板块。(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蔬菜中心、县教科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市场局、县商务局、县林业局、县扶贫办、县畜牧中心、县农经中心)
1、万亩优质玉米板块。重点发展产量高、适应性好、综合扛性强、适宜机收的耐旱玉米品种。主要布局在丹朱镇、大堡头镇、宋村乡等乡镇。
2、万亩谷子高粱板块。谷子重点发展以贡皇小米种植为主,建设“绿色、生态、优质、高效”为方向的抗旱优质品种种植基地。高粱则建设以酿酒专用高粱种植为主的基地,重点进行品种引进、良种繁育,提高旱作技术水平等。主要布局在碾张乡、常张乡、王峪中心等乡镇。
3、万亩红薯马铃薯板块。开展新品种推广应用,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种苗基地和高产示范基地,力争认证为“三品一标”产品。主要布局在鲍店镇、宋村乡等乡镇。
4、万亩绿色蔬菜示范片。利用区位和传统种植优势,通过制定产加销扶持政策和采取强有力措施,重点发展辣椒这一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其适度规模化发展,形成我县的农业拳头产业,重振“中国青椒之乡”辉煌。积极推进万亩绿色蔬菜示范片建设项目,以“中国青椒之乡”区域公共品牌为基础,采用露地和虫网棚种植模式,在丹朱镇发展1万亩以大青椒、尖椒、白菜等为主要品种的蔬菜示范片,配套建设农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高土壤肥力用于种植优质蔬菜。主要布局在宋村乡、鲍店镇、丹朱镇、石哲镇。
5、万亩加工型尖椒种植项目。发展1万亩加工型尖椒,实行订单农业保底价收购,并加工成辣椒豆瓣酱。重点布局在丹朱镇、宋村乡等乡镇。
6、百万棒食用菌种植板块。实施食用菌产业的产业升级,结合标准化香菇生产建设,提升香菇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扶持壮大香菇生产龙头企业,使企业提质、增效,打造长子区域高效食用菌种植区,在大堡头柳树村发展标准化香菇200万棒出口韩国。主要布局在丹朱镇、大堡头镇。
7、万亩中药材种植板块。建设以石哲镇、南陈乡、横水中心为主的中药材种植板块,重点建设连翘基地。
8、万亩水果产业板块。建设以玉露香梨为主,集榛子、葡萄、草莓为一体的百果园种植基地。重点以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为主线,深化树种品种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加大集成技术的推广力度,推进中低产果园改造工作,实现果业提质增效。主要布局在南陈乡、碾张乡、宋村乡等乡镇。
(三)建设五大绿色有机健康养殖基地
畜牧业开展五大绿色有机健康养殖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以丹朱、鲍店为主的蛋鸡产业基地,以岚水、南陈为主的生猪产业基地,以石哲、王峪、横水为主的羊养殖基地,以碾张、石哲为主的肉牛养殖基地,以宋村乡、常张乡、王峪中心为主的鹌鹑养殖基地。养殖基地开展有机肥加工、病死动物无害化利用、饲料加工等项目,发展有机循环畜禽养殖产业。(责任单位:县畜牧中心、县中小企业中心和各有关乡镇)
(四)建设六条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初深加工,加快推进农业“工厂化”建设。依托有机旱作农业生产的优质农产品,结合政策引导,支持鼓励浩润蔬菜、华丰辣椒酱、尧健中药材、阡陌农业冷链等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功能食品开发,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加快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期间,争取入围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试点县。建设玉米淀粉、蔬菜加工、猪头肉、白酒、连翘深加工、食用菌加工六条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扶持培育一批绿色、特色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初步建成生产、加工、包装、品牌、营销一体化的产业开发格局。其中连翘开发集中在生产牙膏、香皂、洗衣液等产品,提高连翘附加值;蔬菜加工依托浩润脱水蔬菜加工为龙头,完善蔬菜加工产业链;酒加工建设以潞酒厂等为龙头开展酿造业加工产业链建设;食用菌建设以紫丹生物科技为龙头开展食用菌深加工建设。(县农业农村局、县中小企业中心、县市场局、县蔬菜中心、县农经中心和各有关乡镇)
(五)推进70个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园区)建设
开展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和园区建设,具体为:打造龙兴等10个千亩以上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绿色有机农业产业园;建设10个千亩以上的融“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销售、餐饮、体验、休闲”为一体的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综合示范村;建设10个千亩以上的绿色有机玉米、谷子、高粱、豆类、薯类高产高效种植示范片;以设施蔬菜和长子大青椒、长子小蚯蚓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创建10个百亩以上的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的绿色有机蔬菜(食用菌)示范园;以连翘、党参等产品为主导,创建10个百亩以上的高产高效中药材示范园;以玉露香梨等水果经济林和优质核桃、花椒等木本粮油经济林为主导,依托长子县阳光科技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创建10个百亩以上的绿色有机干鲜果经济林示范园;按照畜禽良种化、圈舍标准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方向,依托长子县鑫利源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标准化规模养殖企业,创建10个绿色有机规模养殖示范园。(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畜牧中心、县蔬菜中心、县市场局、县林业局、县农经中心和各有关乡镇)
(六)加强绿色有机农业标准化建设
加大对“中国青椒之乡”荣誉称号、“长子青椒”区域公用品牌、“河岸红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后续专业化运作,通过建设“一村一餐厅”,打造河岸红薯坊、小河豆腐庄等一批乡村特色餐厅,打造长子猪头肉、小米、豆腐、干卷、连翘等一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以绿色有机农业为目标,围绕长子县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农业生产规范化,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完善绿色有机农业标准化建设。规划每年认证“三品一标”5个,今年将培育长子县大青椒、长子猪头肉等区域公共品牌3个。同时,加大浩润食品等企业品牌建设。培育6个核心“三品一标”品牌,示范基地“三品一标”率达100%。强化绿色养殖工程,规划每年建设30个畜禽粪污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程,处理率95%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局、县中小企业中心、县畜牧中心、县文旅局和各有关乡镇)
(七)完善绿色有机农业配套体系建设
进一步强化农产品加工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一是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原料基地端农户的连接,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定单关系,保障原料基地满足需要;二是加强企业与物流营销端连接工作,实现农产品有稳定市场;三是推进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测体系建设,保障长子县农产品实现全域无公害标准;五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乡土人才、合作社带头人等的培育力度,树立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理念;六是加强科技支撑,提高技术服务,打造“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模式,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局、县农机中心、县综检中心、县教科局、县农经中心和各有关乡镇)
(八)打造有机旱作农业精品线
依托宋村示范乡、鲍店镇两年三作、碾张乡菊花基地、岚水乡泽坤农庄、常张乡大樱桃基地、石哲镇封闭示范区、丹朱镇丹西龙鑫等一批有机旱作农业亮点片区,串点成线,整合有机旱作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机肥替代化肥、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绿色防控等方面的项目资金,集中投放,支持其做大做强,进一步强化示范带动效应。(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畜牧中心、县文旅局、县发改局和各有关乡镇)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发改、农业农村、财政、畜牧、林业、水利、农机等部门组成的长子县创建省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创建工作,研究出台扶持政策,统筹协调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资金支持。具体推进工作由领导组办公室负责,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承担各自的创建任务。各乡镇同时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承担主体责任,研究制订所在区域的有机旱作农业建设实施方案,编报年度实施计划,推进创建工作全面开展。
(二)组建专家团队。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产业扶贫联盟等科研院所的合作,组建成立由省级有机旱作农业专家任组长的技术指导组,提供技术咨询、指导等服务,总结提炼、集成示范推广1—2套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标准化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有机旱作农业提供科技保障。
(三)强化政策支持。积极整合农业、水利、畜牧、林业、土地、农机等各项涉农资金,重点扶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建设工作。积极创造条件,综合运用税收、金融、价格、保险、补贴等措施,调动社会资本投资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积极性。
(四)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绿色发展、健康消费意识,提高广大公众的认知度。认真总结和深入挖掘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建设的成功典型,进行宣传推广。充分发挥媒体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五)严格督查考核。建立和完善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工作督查机制,切实做到任务分解到位,压力传递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加强对示范县建设的督查和考核,及时了解示范县建设的工作动态,切实解决推进示范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领导组各成员单位对照分解指标,逐一进行考核评比,严格奖惩措施,确保我县成功创建全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