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热点查询:长治长子旅游法兴寺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领导讲话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1236931-5/2016-00817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2016-12-01
发文机关zfb 主题词
标题赵永进在长子县人民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主题分类其它 发布日期2016-12-01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在长子县人民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6年11月29日)

(根据录音整理)

县长 赵永进

同志们:

11月25日,在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县政府组成部门的局长们、主任们通过了县人大任命,从法律意义上正式履任新职,前一段时间各乡镇的乡镇长也全部到任了,可以说圆满完成了本次换届工作。为此,县政府召集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县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乡镇乡镇长,在这里召开县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就有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8月29日,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出新一届县政府班子之后,县政府就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强调了“规矩”问题,要求各乡镇、各单位都要强化规矩意识,按规矩办事、按程序办事、按制度办事。到现在三个月时间了,感觉到大家的规矩意识有所提高,大多数同志都能做到按规矩、程序和制度办事,但是仍有少数同志的规矩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昨天下午,县政府召开了第五次常务会议,研究了五个议题,其中之一就是研究通过了《长子县人民政府规则》和《长子县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两个重要文件,讲的就是政府系统的工作规则和程序,这两个文件是落实县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的具体体现。各部门、各乡镇要认真学习两个文件,并结合实际,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进一步强化规矩意识,坚决按规矩、程序、制度办事。

今天,县政府组织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我重点强调一下学习问题。

第一,为什么要强调学习

我们常讲,“学无止境”,说的就是用勤奋学习的方式来适应环境,人这一生就是在不断地学习,一出生就开始学说话、学走路,上学之后学习书本知识,参加工作了学习业务知识,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适应新环境。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都先后开展了群众路线实践教育、“学习讨论落实”、”“两学一做”“等学习活动,大家也都参与其中。关于学习的重要性大家都非常清楚,下面我从工作需要的角度简单说几句。

当今时代,伴随着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和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有关资料显示,在全球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中,知识份额已经由20世纪初的5%上升到今天的80%-90%。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80-90年翻一番;19世纪60年代,知识更新速度为5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

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管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读十几年的书,才能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只有经常不断地抓紧学习、坚持不懈地终身学习,才能够使用一辈子,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活到老、学到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认认真真地学习、与时俱进地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广泛深入地学习政治、经济、法律、科技、文化、历史各方面知识,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各种知识,使自己真正成为内行领导,才能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担当起领导的重任、更好地适应形势,开展工作。

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不管是县政府领导,还是各局局长、各乡镇乡镇长,有的是调整了工作分工,有的是任职到新的岗位。面临着新工作、新岗位,都需要通过学习来尽快熟悉岗位、熟悉业务。只有工作业务掌握到位了,才能够谈到履职到位、尽职到位,才能够更好更快地开展工作,才能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去创新、去担当。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要以熟练的业务为基础的,不懂业务连工作都开展不了,甚至犯错误,还谈何创新?所以,加强学习是开拓创新的保障、敢于担当的保障、做好工作的保障、不犯错误的保障。学习对于我们来讲,可以说是刻不容缓,急需加强。

第二,学习什么

从适应工作需要的角度来讲,我想当前我们最迫切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主要有三个方面,那就是学业务、学政策、学法律。

(一)学业务。掌握业务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大家好多人都是刚刚调整到新的岗位上,必须尽快熟悉和掌握业务,才能尽快开展工作。

有一种现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比如县里要召开一个会议,办公室通知会议的时候,好多局长就要问开的是什么会、研究哪方面的工作?之所以这样问,有的局长是要提前了解一些工作,做一些准备;而有的局长干脆就是带着分管副局长、甚至是业务科室的科长来参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想不外乎两种情况:

一种是这个局长根本就不熟悉业务,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事情心中没数,担心领导提问,一问三不知;另一种情况是这个局长既不熟悉业务,还有点懒,带着分管副局长、科室负责人来开会,副局长、科长们领会会议精神、领回任务了,会后连贯彻落实都不用安排了。对这种现象大家可能都习以为常了,但这恰恰是最大的不正常。作为一个局长、一个主任、一个乡镇长来讲,如果你连单位业务、乡镇情况都不清楚,哪里还能谈到开展工作?更不要说创新工作、担当工作了。

听了之后有的同志可能还不以为然,可能有的同志认为,作为一个单位的“一把手”,只要能够统筹安排好工作、调动起下边同志们的积极性就行了,具体工作自有下边分管领导、业务科室去做,“一把手”不需要什么都懂、什么都去做。当然,我并不是要求“一把手”事事都要亲力亲为,什么业务都要精通,但是起码多少都应该了解一些,不至于“一问三不知”。试想一下,如果作为单位“一把手”,不了解工作业务,下边人会不会出现“欺上瞒下”的情况,瞒哄的时间长了,塌下的工作越来越多、漏洞越来越大,终有瞒不住的一天、窗户纸捅破的一天,到时一个单位或者一个乡镇的工作瘫痪了,即使县委、县政府追究你责任,把你免职甚至渎职判刑,又能怎么样?工作落下了,什么都误了,该盖的房子没有盖好、该修的道路没有修好、该要的资金没有要回来,把你处理了就能补回来?补不回来!

有的同志讲,现在的事情不好办。我想问大家,到底是不好办还是不会办?比如在项目建设中,土地始终是制约发展的关键要素,国家对土地管控非常严格,项目建设不能占用基本农田,每年申请下来的土地指标根本不能满足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土地问题中突出的是水浇地问题,高河电厂所需的水浇地指标是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协调才从运城市买回来的。面对这个难题,县国土局刘征南局长跟我交流他的想法,我们自己新造1000亩水浇地,与水利局沟通后水利局也非常支持。我给大家算笔账,新造一亩水浇地成本不到2万元,去运城买指标每亩就得12万元,如果我们新造1000亩水浇地,即使自己不用,指标卖给其他县区也能挣一个亿,这个想法和县委王震书记提的项目包装融资有异曲同工之处。还有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争取下来之后可以先用土地指标,三年之后完成增减挂钩归还指标。我们新造1000亩水浇地,申请1000亩增减挂钩指标,按正常程序还能申请2000亩用地指标,加起来4000亩土地,2017年和2018年如果没有特大项目的话,我们的项目建设用地指标问题就能解决了。刘征南局长为什么能够想出这个办法来,就是因为业务精通,这就是在业务方面找出路的例子。接下来就需要各乡镇和有关单位密切配合,抓紧推进水浇地和增减挂钩等工作。

所以,不管是从做好全县工作的角度,做好本职工作的角度,还是为个人负责的角度,大家都应该加强学习,尽快熟悉业务、掌握业务,做好各项工作。

(二)学政策。掌握政策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去年以来,我们长子的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市委席小军书记对长子的评价是“于无声处听惊雷”。这些成绩怎么来的?关键就是县委王震书记掌握了上级政策。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之后,王书记能够敏锐捕捉到这是个大好政策机遇,充分利用农发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周期长、利息低等政策优势,在深入研究把握上级政策、有机结合长子实际的基础上,大胆谋划和推进了长子的城市建设。如果没有把握这些政策,全县城市建设的20多亿元资金从哪里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不是给长子一家开的,农发行的资金也不是给长子一家准备的,为什么长子城市建设能够走在前面,就是因为王书记及时学习、跟进、掌握了上级政策,抓住了政策机遇,才占据了先手优势,取得了现在的成绩。我曾多次强调,我们一定要保持长子工作的先手优势,从长子升任屯留县委的马先明书记、城区的杨隽区长,他们都是长子城市建设的亲历者、亲为者,对项目包装融资工作非常熟悉,履任新职后立即开展了包装融资,与我们展开了竞争。现在,我们的好多局长、项目法人还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没有保持先手优势的意识,办理项目手续拖拖拉拉,希望大家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我们长子的先手优势。

当前,为了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中央到地方,都先后出台了一大批政策、资金和措施,比如在农业农村、水利、城建、环保、交通、教育、卫生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多很好的政策。昨天,市发改委桑利刚主任带领全市发改系统领导前来我县调研,市发改委一个领导给了我一本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资金手册。申报的政策我们知道不知道、信息掌握不掌握?如果掌握政策信息就可以申请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关键是要研究政策、主动对接政策。上级政策出台之后,谁能够及时吃透政策精神、掌握政策机遇,谁就能够利用好上级政策,就能够抢占发展的制高点,就能够率先发展。

现在,我们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不善于学习政策、把握政策、利用政策。比如,王书记曾经不止一次讲过,我县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大约是十亿元,年终财政决算时只有十七八亿元,而王书记以前工作过的地方预算收入和我县差不多,但是年终决算时却高达四五十亿元,是我县的两三倍,这些钱哪里来的?就是通过利用上级政策、积极争取下来的。国家和省市各方面的项目都很多,关键是看我们敢不敢争取。比如水利方面的项目和资金就很多,平顺县争取的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每年就有3000万元左右;还有教育方面的,学校缺设备、缺图书,大家都跟县财政要钱,为什么不利用省教育厅教学设备帮扶政策,向省里积极争取?关于争取项目和资金问题,王书记也安排过,我与组织部王斌部长也沟通了,今年包括以后,要把各乡镇、各部门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情况列入年终考核责任制范围之内,并且要放大权重,作为重要指标之一来考核。

大家不仅要及时认真地学习研究上级政策,还要深入细致地摸清各自乡镇和单位的情况,做到吃透上级政策精神、摸准自身实际,找到上级政策与县情实际的有机契合点,然后向上跑,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我们不一定能够跑到中央部委,但是起码应该往市里跑、往省里跑,要不厌其烦地跑,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总有跑成功的时候。我在平顺工作时,平顺县的交通局、发改局、财政局三个局长在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方面做得非常好,上级有什么政策信息他们第一时间就掌握了,给平顺办了不少实事、好事。可能有的人会说是不是找领导了,其实什么也没有,就是跑得勤。还有,前一段时间范连星县长安排了,要求各乡镇、各部门按照“三年投资滚动计划”上报项目。那么,你有没有去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市的“三年投资滚动计划”在你这个部门领域有什么政策、项目和资金,你这个部门能够利用上级政策做什么、报什么项目、争取什么资金?如果你没有认真研究上级政策,不知道在你这个部门能够申报什么项目,那么你就吃大亏了,就进不了市县发改部门项目的大盘子。上级的政策、资金大盘子基本是固定的,就那么大一块蛋糕,谁走到前面了,谁就能抢先分得一块,如果不当回事,那就什么也没有了。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有的同志觉得中央八项规定之后,什么都要求严了、不好跑了。但是我认为,正是大家普遍都认为严了、不好跑了,才更有了跑的余地、跑的必要。一方面,原来大家办事都愿意抄近路、走小路,但是都去走小路,小路不就堵塞了嘛,我们走大路反而非常顺畅了。另一方面,上级要求严了,各方面都规范了,办事都讲规矩了,反而是好办事了,是更加有利于我们去争取了。比如国家对财政资金拨付进度要求很严格,财政资金拨付进度达不到要求是要追究责任的,一到年底省市好多部门的资金急着下拨,但是前提必须是手续齐全。我们把各项手续完善了,只要勤跑,就能争取到资金。所以,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讲,我们都更应该学习掌握上级政策,多去上级跑一跑、争取争取。

(三)学法律。熟悉法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今年县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政府自身建设方面就提到:要民主决策、依法履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推动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讲到建设法治政府、讲到依法行政,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要真正做到依法行政非常不容易,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必须学习法律、掌握法律,从而运用法律、依法办事。

当前,从整体上讲,政府法治建设相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在领导干部队伍中也还存在法治意识不强、法律程序不精通的问题。比如,我们在召开县政府第三次常务会时,其中一个议题就是研究慈林镇东马户村和丹朱镇坝里村两个村级建设规划问题。结果上会一说,才知道这两个规划就没有走完必要的法律程序,导致议题暂缓,后来补充完善了相关法律程序之后,才又一次上会研究通过。有时遇到一些工作难题,有的局长就建议开个政务常务会,会上通过就是了,其实县政府常务会权利没有那么大。县政府要敢担当,但是担当不是胡作为、乱作为,不能糊涂办事、盲目办事,要在法律法规框架范围内依法决策、依规办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在新一届县政府班子组成之后,召开的第一次政府常务会上,研究议题之一就是聘请县政府法律顾问,请律师为政府工作严把法律关,比如城建项目招投标文件等,首先要让政府法律顾问把关,财政、审计先行审核,这样才能不出问题。

从执法队伍上来讲,一些执法人员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问题,乱扣滥罚、重费轻管、甚至以权谋私等问题也时有发生。而且,现在老百姓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了,尤其是长子群众,在外边走南闯北,商品意识、维权意识都很强,对政府以及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接待上访群众时,好多人都是拿着省市文件,他不管整个文件精神是什么,专挑对自己有利的语句跟你说事,你能说老百姓不懂法?而往往有的部门工作人员由于不熟悉政策要求、不熟悉法律规定,就被老百姓问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那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的问题呢?那就是必须认真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任何人都没有凌驾法律之上的特权,都必须依法办事。

第三,怎么学习

从学习途径来讲:一要向书本学习。希望大家在工作之余,每天都抽出一定时间看书,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学习哲学、历史、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现代管理等方面知识,学习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各种新知识、新技能,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每天学习十几分钟,持之以恒,日积月累,自身素质、工作能力自然就提高了。二要向实践学习。大家要把推动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维护安全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作为增长才干、提高本领、干事创业的最好课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形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良性循环。比如地下管廊建设问题,11月1日开始供热后,进入管廊的供热管道出现了撕裂现象,元文波县长、杜树青县长、张树军局长等有关领导每天在管廊里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交流探讨,不仅解决了这个问题,还都成了管廊建设管理的专家。如果不到一线去、不在一线学习,怎么能够学到这些知识,更谈不到解决问题了。三要向群众学习。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深入群众当中,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虚心向群众请教,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样我们的学习才能取到真经、决策才能获得民心、工作才能取得实效。比如连翘种植问题,我在沁源县工作时,2011年种了5万亩连翘,在山上沁源老百姓就跟我交流连翘种植方法:先阴坡后阳坡、先山脚后山上,种植时一穴两棵或者三棵苗,最好是三年生的苗。现在我们的连翘种植方法还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我的连翘种植知识怎么来的?都是沁源工作时老百姓教给我的,如果不向群众学习,也掌握不了这些知识,所以我们要向群众学习。

从学习态度上来讲:一要重学好学。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坚持在学习中感悟人生、提升境界,在学习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在学习中把握规律、探求真理,使自己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睿智。二要勤学苦学。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们要抛开功利思想,摈弃浮躁心态,充分发扬挤劲、钻劲、韧劲,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学习,特别是对于新理论、新知识、新经验的学习,更需要花大气力、下苦功夫,不能遇难而退,更不能投机取巧。三要广学博学。从短期来讲,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尽快补齐短板,提高履职能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从长期来讲,要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尽可能地学得更多一些、更快一些、更好一些、更深一些,成为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多面手。

关于学习,我就讲这么多。希望大家今后都要高度重视学习,通过学习来充实头脑、提高工作水平和能力,更好地做好各项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