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热点查询:长治长子旅游法兴寺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领导讲话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1236931-5/2012-04305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2012-03-22
发文机关zfb 主题词
标题贾软贤写在纪念第二十届“世界水日”和第二十五届“中国水周”
主题分类其它 发布日期2012-03-22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写在纪念第二十届“世界水日”和第二十五届“中国水周”

县委常委 常务副县长 贾软贤

在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全国两会精神之际,我们迎来了3月22日第二十届“世界水日”和3月22—28日第二十五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我国确定今年“中国水周”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们一定要以这次宣传活动为契机,围绕主题、创新思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进一步促进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努力为全县粮食安全提供可靠的基础性保障。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而农田水利是粮食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只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才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近年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把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加强农田水利的重要手段,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连续多年实现稳产高产。我县也由此获得了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省农田水利建设“禹王杯”,全市农田水利建设“漳河杯”等荣誉称号。饮水安全、节水灌溉、通道绿化、植树造林、生态农业等多项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都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榜上有名。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全县人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结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总体薄弱的现状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防灾减灾能力还相对滞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脆弱仍然是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增强对粮食保障功能的需要,是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需要。我们一定要站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田水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创新思路,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高产稳产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转型跨越大局,抢抓综改试验机遇,创新思路,重点突破,认真做好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大文章。

(一)围绕民生工程,抓好农田水利建设的前期规划和论证工作,使工程规划既科学可行,又彰显特色,同时又体现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要把科学规划变成实现群众切身利益的平台和桥梁。

(二)围绕供水保障,抓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开发利用。积极发展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增加供水保障能力。抓好现有工程的挖潜配套,加快申村、鲍家河两大自流灌区配套改造和中小灌区的改善提高,千方百计扩大灌溉面积。同时要继续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做好计划供水、安全供水。

(三)围绕防灾减灾,抓好房头、安西、李家庄等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和六座塘坝的修复利用。加快浊漳南源干流、陶清河、丹河、岚河、雍河等主要河道的综合治理,努力提高防洪标准。同时针对我县十年九旱的自然特点,认真抓好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和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在防灾减灾中的功能和作用。

(四)围绕农田产能,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加快实施丹朱、宋村、鲍店等新增粮食产能项目,全力推进设施蔬菜“双二十工程”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业生产后劲。

(五)围绕生态环境,抓好植树造林、农田林网、通道绿化工程建设。积极推进以常张李家峪、慈林横岭庄、城阳河、金村河、王峪河半沟、晋义河大西沟、岳阳河方山沟等七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利用河流水生态优势,对两岸进行美化绿化,加快实施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不断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

三、全民参与,依法行政,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我县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农业大县,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必须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动员全社会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形成全民参与,依法管水的良好局面。要按照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确立三条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是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和取水许可审批制度,严格地下水的管理和保护。要优先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浅层地下水,严格控制深层地下水,特别是岩溶水的开采。要对全县重点用水大户实行远程监控,严厉打击乱采滥用的违法行为。

二是确立用水效率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全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使节水行为延伸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角落。加快制定完善区域、行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严格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严格执行节水强制性措施。

三是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排污总量,要把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的重要依据,明确责任,强化措施,抓好落实。县水利局要加强入河排污和水功能区的监督管理,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完善监测预警监管制度;县环保局要加强水环境质量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县住建局要加快城镇污水处理管网及污水回用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浊漳河、丹河、雍河、岚河、陶清河以及申村、鲍家河等重点水源地保护,依法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

四、加强领导、政策支持,建立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水利投入机制。县水利局要把争取更多的水利项目资金作为加强农田水利的重要抓手,科学规划,尽快申报,争取早立项,多立项,立大项,立好项。县财政要持续增加水利投入总量,按照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每年从土地出让收益、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认真落实国家对农村饮水、农田灌溉等方面的补贴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兴办水利。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农田水利的信贷投入,鼓励农民群众积极投资投劳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二)完善水政执法机制。建立健全地方性水法规制度体系,坚持依法治水,依法管水。抓紧制定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防汛抗旱、水土保持、农田水利等方面的地方性政策和规范性文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和防洪影响评价等制度,依法整顿取水市场,规范水事活动,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三)改革水利管理机制。要运用现代化的经营理念、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全面实行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监督、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的“六统一”制度。认真做好重大水利项目规划,增加项目储备,规范项目建设,严格实行工程项目法人制、工程建设招标制、工程质量监理制、工程管理合同制。

(四)创新社会服务机制。建立健全社会服务网络,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水利、农业等涉农部门在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提供资金、技术服务的同时,要依托基层服务组织,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前介入、全程参与和严格监控。施工前,帮助规划设计;施工中,跟踪服务,现场指导;施工后,及时帮助制定管理制度,培训技术人员,建立良性运行机制。要充分利用行业特点和优势,真心实意地服务群众,服务全县农田水利建设。

(五)强化领导责任机制。建立完善政府统一领导、水利部门综合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田水利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和工作督查机制,认真执行农田水利建设行政首长负责制,把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河道污水排入量3项指标和农田实灌面积、水保治理面积一同作为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

另外,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分工、加强合作。水利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抓好水利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的实施。发改部门要加快重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进度。财政部门要搞好资金调度、管理和监督。国土、环保、住建、林业、税务、金融等部门和单位要认真落实加强农田水利的具体措施。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农田水利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良好氛围。

2012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一定要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