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00014349/2024-50018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2024-11-27 |
发文机关:色头镇人民政府 | 主题词: |
标题:色头镇2025年工作规划 | |
主题分类:其它 | 发布日期:2024-11-27 |
当前,我镇正处于文旅产业发展的加速期,需要应对的困难挑战更多、跨越的关口险隘更难。我们必须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硬道理,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举全镇之力深耕文旅产业,紧抓政策机遇,乘势主动作为,克难求进、久久为功,努力走出一条彰显色头文化、体现色头精神、具有色头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路径。重点就是要实施好“12345”工作法。
“1”就是培育一项技能。为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我镇拟按照“人人持证、技能社会”的总体思路,结合“长子理发”、长子猪头肉、长子炒饼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实施“一村一技”全民技能提升工程,重点开展餐饮、特色种植养殖、旅游演艺、家政服务、汽车维修、建筑装潢等技能人才培训,力争在2025年10月前完成培训5000人次,培育打造一支有知识、有技术、有证书、有能力的“色头工匠”劳务品牌队伍,激励和带动更多群众走出一条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成才之路。
“2”就是开发两座“神山”。我镇北有紫云山,南有羊头山,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禀赋优势,下一步,我镇将在此基础上,持续做好紫云山、羊头山“游山”文章,全力做好“两山”开发工作,加快羊头山3A级、紫云山4A级景区创建进程,大力完善景区休闲、住宿、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宣传推广、管理服务水平,切实做大做亮文旅名片。
“3”就是打造三大基地。结合全镇山地较多和长期有种植干果、中药材、小杂粮习惯的特点,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基地”的“1+3”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在西后沟、小琚、河峪、琚村、平西沟打造2000亩“干果林”种植基地;在东南沟、西南沟、曹家沟、窑下打造2800亩“小杂粮”种植基地;在赵家庄、王晃、柳叶沟打造3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逐步构建“一村一基地、村村有产业”的特色产业布局。
“4”就是建成四个园区。按照“连片共建、组团发展”的模式,将千亩“干果经济林”发展为集生态养殖、采摘休闲、农耕体验为一体的观光采摘园;在地河、庄里打造以玉米、大豆种植为主,“耕、种、防、收”全覆盖的机械化、规模化种植园;结合紫云山景区打造娱乐游玩项目,在琚村打造以儿童游乐为主的游乐园;结合羊头山景区建设,在赵家庄“泉神沟”打造一个集休闲观光、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泉神沟”休闲园,助推全镇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
“5”就是传承五种文化。有“戏曲之乡”和“戏湾”之称,现存有9个古戏楼,西南沟“踩高跷”传承千年,琚村传统灯笼工艺精湛,八音会、威风锣鼓等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为挖掘传承传统文化内涵价值,我镇将积极在培育传承“八音会”“威风锣鼓”“踩高跷”“传统灯笼技艺”和“戏曲”五种文化上下功夫,通过文艺演出、景区文明实践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推广,有力有效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