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热点查询:长治长子旅游法兴寺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2021-12-31
发文机关长子县人民政府招商中心 主题词
标题招商引资产业风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主题分类其它 发布日期2021-12-31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着力提升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加快构建智能制造发展生态,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发展数字经济、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融合发展、坚持系统推进、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安全可控、坚持市场主导。

三、发展路径

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

四、发展目标

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2025年的主要目标

转型升级成效显著。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良品率、能源资源利用率等显著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明显提升。

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培育150家以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基础支撑更加坚实。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构建适应智能制造发展的标准体系和网络基础设施,完成200项以上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建成120个以上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五、重点任务

加快系统创新,增强融合发展新动能。

一是攻克4类关键核心技术,包括:基础技术、先进工艺技术、共性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在工业领域的适用性技术。

二是构建相关数据字典和信息模型,突破生产过程数据集成和跨平台、跨领域业务互联,跨企业信息交互和协同优化以及智能制造系统规划设计、仿真优化4类系统集成技术。

三是建设创新中心、产业化促进机构、试验验证平台等,形成全面支撑行业、区域、企业智能化发展的创新网络。

深化推广应用,开拓转型升级新路径。

一是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智能场景、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培育推广智能化设计、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

二是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促进工程,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拓展智能制造行业应用,针对细分行业特点和痛点,制定实施路线图,建设行业转型促进机构,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和供需对接等活动,总结推广智能制造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模式。

四是促进区域智能制造发展,鼓励探索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路径,加快智能制造进园区,支持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先行区。

加强自主供给,壮大产业体系新优势。

一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主要包括4类:基础零部件和装置、通用智能制造装备、专用智能制造装备以及融合了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新型智能制造装备。

二是聚力研发工业软件,引导装备制造商、高校、科研院所、用户企业、软件企业等联合开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控制执行等工业软件。

三是着力打造系统解决方案,包括面向典型场景和细分行业的专业化解决方案,以及面向中小企业的轻量化、易维护、低成本解决方案。

夯实基础支撑,构筑智能制造新保障。

一是深入推进标准化工作,持续优化标准顶层设计,加快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制修订,加快标准贯彻执行,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

二是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网络、算力、工业互联网平台3类基础设施。

三是加强安全保障,推动密码技术应用、网络安全和工业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建立技术防护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培育安全服务机构。

四是强化人才培养,研究制定智能制造领域职业标准,开展大规模职业培训,建设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培养高端人才。

六、六大行动

智能制造技术攻关行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行动、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行动、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行动、工业软件突破提升行动、智能制造标准领航行动。

七、保障措施

强化统筹协调、加大财政金融支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深化开放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