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热点查询:长治长子旅游法兴寺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本医疗卫生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00014349/2024-22361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2024-05-07
发文机关王峪景区服务中心 主题词
标题健康知识科普--肺炎健康
主题分类其它 发布日期2024-05-07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肺炎健康知识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疾病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日常所讲的肺炎主要是指细菌性感染引起的肺炎,此肺炎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在抗生素应用以前,细菌性肺炎对儿童及老年人额健康威胁极大,抗生素的出现及发展曾一度使肺炎病死率明显下降,但近年来,尽管应用强有力的抗生素和有效的疫苗,肺炎总的病死率不再降低,甚至有所上升。
    一、病理病因
    正常的呼吸道免疫防御机制使气管隆突以下的呼吸道保持无菌。是否发生肺炎决定两个因素:病原体和宿主因素。如果病原体的数量多,毒力强和(或)宿主呼吸道局部和全身免疫防御系统损害,即可发生肺炎。病原体通过下列途径发生肺炎:
    1、空气吸入;2、血行播散;3、临近感染部位蔓延;4、上呼吸道定植菌误吸。
    肺炎可通过误吸胃肠道的定植菌(胃食管返流)和通过人工气道吸入环境中的致病菌引起。病原体直接抵达下呼吸道后,滋生繁殖,引起肺泡毛细血管充血,水肿,肺泡内纤维蛋白渗出及细胞浸润。除了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可引起肺组织的坏死性病变易形成空洞外,肺炎治愈后多不遗留瘢痕,肺的结构与功能均可恢复。
    二、肺炎的诊断标准
    1、起病急,有寒战、发热、胸痛、咳嗽、咳痰,出现脓性痰或血痰等症状。
    2、血常规可以显示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和核左移现象。
    3、X线检查:一例或两侧肺野炎性浸润阴影。
    4、支气管分泌物培养判定细菌种类,如肺炎球菌、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如果具备第1—3项即可诊断,第4项可确定病原菌。
    三、常见检查项目
    胸部平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痰液细菌涂片检查、CT检查、痰液细菌培养
    四、并发症
    严重者有呼吸困难,肺炎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但处理不当或延误治疗就有可能危及生命。症状体征
    五、临床表现
    多数起病急骤,常有受凉淋雨、劳累、病毒感染等诱因,约1/3患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程7~10天。
    1、寒战与高热:典型病例以突然寒战起病,继之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呈稽留热型,常伴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食量减少。抗生素使用后热型可不典型,年老体弱者可仅有低热或不发热。
    2、咳嗽与咳痰:初期为刺激性干咳,继而咳出白色黏液痰或带血丝痰,经1~2天后,可咳出黏液血性痰或铁锈色痰,也可呈脓性痰,进入消散期痰量增多,痰黄而稀薄。
    3、胸痛:多有剧烈侧胸痛,常呈针刺样,随咳嗽或深呼吸而加剧,可放射至肩或腹部。如为下叶肺炎可刺激隔胸膜引起剧烈腹痛,易被误诊为急腹症。
    4、呼吸困难:由于肺实变通气不足、胸痛以及毒血症而引起呼吸困难、呼吸快而浅。病情严重时影响气体交换,使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而出现紫绀。
    5、其他症状:少数有恶心、呕吐、腹胀或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感染者可出现神志模糊、烦躁、嗜睡、昏迷等。
    六、体征
    肺炎球菌肺炎患者多呈急性面容,双颊绯红,皮肤干燥,口角和鼻周可出现单纯性疱疹。有败血症者,皮肤黏膜可有出血点,巩膜黄染,心率增快或心律不齐。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病变范围大者,可有肺实变体征,双肺下野及背部可闻及湿性啰音。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体征多不明显,可有咽部中度充血,肺部干、湿啰音,耳镜可见鼓膜充血、甚至出血,呈炎症性改变。病毒性肺炎胸部体征亦不突出,有时偶尔可在下肺闻及湿啰音。
    七、治疗方法
   抗感染治疗是肺炎治疗的最主要环节。细菌性肺炎的治疗包括经验性治疗和针对病原体治疗。前者主要根据本地区、本单位的肺炎病原体流行病学资料,选择可能覆盖病原体的抗菌药物;后者则根据呼吸道或肺组织标本的培养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选择体外试验敏感的抗菌药物。此外,还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有无基础疾病、是否有误吸、住普通病房或是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长短和肺炎的严重程度等,选择抗菌药物和给药途径。
    肺炎的抗菌药物治疗应尽早进行,一旦怀疑为肺炎即刻给予首剂抗菌药物。病情稳定后可从静脉途径转为口服治疗。肺炎抗菌药物疗程至少5天,大多数患者需要7-10天或更长疗程,如体温正常48-72小时,无肺炎任何一项临床不稳定征象可停用抗菌药物。肺炎临床稳定标准为:①T≤37.8℃;②心率≤100次/分;③呼吸频率≤24次/分;④血压:收缩压≥90mmHg;⑤呼吸室内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饱和度≥9O%或PaO2≥60mmHg;⑥能够口服进食;⑦精神状态正常。
    抗菌药物治疗后48-72小时应对病情进行评价,治疗有效表现体温下降、症状改善、临床状态稳定、白细胞逐渐降低或恢复正常,而X线胸片病灶吸收较迟。如72小时后症状无改善,其原因可能有:①药物未能覆盖致病菌,或细菌耐药,②特殊病原体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真菌、病毒等。③出现并发症或存在影响疗效的宿主因素(如免疫抑制)。④非感染性疾病误诊为肺炎。⑤药物热。需仔细分析,作必要的检查,进行相应处理。
预防护理
    八、预防
    1、平时注防寒保暖,遇有气候变化,随时更换衣着,体虚易感者,可常服玉屏风散之类药物,预防发生外感。
    2、戒除吸烟,避免吸入粉尘和一切有毒或刺激性气体。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进食或喂食时,注意力要集中,要求患者细嚼慢咽,避免边吃边说,交食物呛吸入肺。
    九、护理
(一)病情观察
    1、定时测血压、体温、脉搏和呼吸。
    2、观察精神症状,是否有神志模糊、昏睡和烦躁等。
    3、观察有无休克早期症状,如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尿量减少等。
    4、注意痰液的色、质、量变化。
    5、密切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二)对症护理
    1、根据病情,合理氧疗。
    2、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无外溢,必要时置中心静脉压了解血容量。
    3、按医嘱送痰培养2次,血培养五次(用抗生素前)。
    4、高热护理见高热护理常规。
    5、胸痛、咳嗽、咳痰可采取对症处理。
(三)一般护理
    1、饮食护理,给予高营养饮食,鼓励多饮水,病情危重高热者可给清淡易消化半流质饮食。
    2、注意保暖,尽可能卧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