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00014349/2024-53194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2024-12-24 |
发文机关:长子县文化和旅游局 | 主题词: |
标题:关于对县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213号提案的答复 | |
主题分类:文化 | 发布日期:2024-12-24 |
尊敬的李云飞委员:
长子鼓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于元代,兴盛于明代,繁荣于当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经过漫长岁月的磨砺,如今的长子鼓书已经成为当地的一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已达近千人,获得国家级“牡丹奖”“群星奖”以及各类大赛的许多荣誉,多次荣登中央电视台,并获得了一系列殊荣,同时也得到了许多曲艺专家和各地观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我县高度重视长子鼓书文化传承工作,开展调查评估,完善档案信息。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为重点,加强对集中调查和存续状况评估所取得信息、资料的保存、管理和利用,全面建立曲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完整档案。10月24日至26日,举办了2024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业务培训班,60余名长子鼓书传承人参加了培训,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我县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长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提升长子鼓书传承人及从业者的业务能力,提高我县国家级非遗项目的艺术活力和竞争力,为非遗文化传承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激发了广大群众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了长子非遗的影响力,推出优秀作品,鼓励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对传统节目进行改编或再创作,增强其表现力和吸引力。扶持曲艺演出,增加实践频次。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长子鼓书为重点,扶持曲艺在文化馆周末艺苑小剧场开展驻场演出。开展了“百姓舞台秀”长子鼓书展演活动。开展曲艺普及,扩大曲艺受众。定期组织开展曲艺进校园,普及曲艺知识,推广曲艺项目,培养曲艺受众。
经过一系列举措,我县曲艺非遗传承人群文化自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曲艺演出场所数量和演出实践频次持续增长,形成一批驻场演出场所和专题品牌活动,曲艺的整体活力显著增强,存续状态持续好转,曲种特色更加鲜明,传承队伍有效扩大,受众群体明显增加,曲艺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得到充分发挥。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热情关心和支持。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