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00014349/2024-52145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2024-10-26 |
发文机关:长子县教育局 | 主题词: |
标题:关于对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28号建议的答复 | |
主题分类:教育 | 发布日期:2024-10-26 |
尊敬的论璐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未成年规范使用手机的建议”已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在未成年人中的普及率日益提高,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然而,过度使用手机也带来了视力下降、沉迷网络、影响学业和心理健康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市教育局下发《关于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长教办函〔2021〕22号),县教育局根据文件精神制定一系列规范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的措施如下:
一、家长方面
1. 树立榜样:家长应自觉减少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的时间,树立良好榜样。同时,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过度使用手机的行为。
2. 设定规则:与孩子共同制定手机使用规则,明确使用时间、使用场合和使用目的。例如,规定每天只能在完成作业后使用手机一定时间,使用手机内容仅限于知识查漏补缺,不能玩游戏。吃饭和睡觉时间不能使用手机。
3. 监督使用:定期检查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了解他们下载了哪些应用、浏览了哪些内容。如发现不良内容或过度使用的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
4. 引导兴趣:鼓励孩子发展其他兴趣爱好,如阅读、运动、绘画等,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二、学校方面
1. 教育引导:开展关于合理使用手机的主题教育,让学生了解手机过度使用的危害,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渗透手机危害的一面,让学生建立良好的信息素养。
2. 班级管理:在班级中制定手机使用规范,如上课期间手机必须关机或交由老师保管,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分心。
3. 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监督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形成教育合力。
4.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计划,每班每两周至少安排一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重点开展认识自我、学会学习、沟通交往、情绪调适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学校应建立健全心理问题发现和干预机制,对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及时干预。
5.家校沟通: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告知家长手机管理的相关要求和目的意义,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
三、社会方面
1. 加强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手机应用市场的监管,严格审查面向未成年人的应用程序,杜绝不良内容的传播。
2. 提供资源:社会机构可以提供更多适合未成年人的线下活动和学习资源,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3. 宣传倡导:通过媒体、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宣传未成年人合理使用手机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规范未成年人使用手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一系列可行性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减少手机对未成年人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热情关心和支持。
致
礼
部门负责人:
承 办 人:杨立军
联系电话:8322355
长子县教育局
2024年10月25日
(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