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00014349/2024-31845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2024-06-24 |
发文机关:长子县公安局 | 主题词: |
标题:天不藏奸——长子县公安局侦破“2003•9•28”命案侦破纪实 | |
主题分类:公安 | 发布日期:2024-06-24 |
一桩尘封21年的命案
一场不懈接力的追凶
一个不破不休的信念
一起杀人悬案的告破
长子公安民警决然地
用心中的光照涤荡黑暗
“我们没有放弃
也绝不会放弃!”
2003年9月28日上午,长子县慈林镇的一处农田内惊现一具女尸。接到报警后,长子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火速赶赴现场展开调查,死者是一名年轻女性,衣衫不整,经过现场勘查和法医鉴定,死者系因颈部被扼压致机械性窒息死亡。
长子公安立即启动命案侦破工作机制,成立专案组全力展开侦破,在确定尸源后,民警围绕死者生前社会关系逐一进行了排查,却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同时大范围的走访调查也屡屡无功而返。
“每一次接触都会留下痕迹”,这是著名的犯罪学家Edmond的格言。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之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所认知, 是由于犯罪行为所遗留的犯罪信息。专案民警确信犯罪嫌疑人肯定会留下些蛛丝马迹,在现场勘查中,他们对案发现场进行了反复细致的勘查,提取了相关痕迹物证,以期通过现场证据的还原,像完成拼图一样揪出疑凶,还受害者及其家人一个公道。
然而,当时的刑侦技术条件成为阿喀琉斯之踵,一个个线索被否定,一条条侦查路径被遮蔽,侦办工作陷入瓶颈。
追凶:“刑者”有行
久侦未破的“2003•9•28”命案如同一块巨石压在办案民警心头。但直面此案,最大的困难就是时间久远,时间的长河卷走了真相,把罪恶隐藏在深深的河底。
21年来,长子县公安局历届党委多次组织警力对物证进行比对检验,反复对线索进行滚动甄别,持续对疑点进行扩线深挖。一代代刑侦民警接力攻坚,一遍遍翻阅泛黄的案卷,一次次搜寻疑凶的踪迹,破案的决心始终坚如磐石。
今年以来,长治市公安局再次对“2003•9•28”命案把脉问诊,长子县公安局更是将侦破命案积案作为清还历史欠账、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大攻坚力度,层层签定“军令状”,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战斗姿态,对相关线索利用科技信息化手段展开多角度、多维度的深度挖掘,力争取得新突破。
6月11日,专案民警运用最新刑事技术手段再次对相关物证进行了鉴定,经过上万次的细致筛查、反复甄别、分析比对,最终锁定长子籍男子程某有重大作案嫌疑。6月13日,民警迅速出击,隐匿了21年的犯罪嫌疑人程某被成功抓获。
真相:天道好还
2003年9月27日晚,时年二十来岁的程某外出闲逛,途中偶遇受害人后色心顿起,他借故上前搭讪,但话不投机双方发生争执。程某瞬间失去理智,他用手掐着女子的脖子直至对方不再挣扎。
“那时我太年轻了,只怕她把这事告诉别人,一时冲动害人害己。”发现对方已经没有了呼吸,程某草草掩盖尸体头部后仓皇逃离了现场。
事实上,对法律的表面尊重和内心蔑视,使程某肆意放纵踏上了自我放逐的道路,此后他的人生底色便写满了可悲和惶恐,他试图涂抹些虚妄的色彩,只是曾经的喧嚣,终究成空。
作案前,程某经营着一家门店,案发后门店失窃但他不敢报警,只好做一些喂猪、种地,不与人接触的工作。21年来,程某不敢交朋友,不敢喝酒,什么事情都埋在心里,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然而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初行凶时的每个细节,“过去欠下的债,总有一天要还的。” 坦白一切后,程某一脸平静。
本是美丽的青春,转眼化为了尘污,对于不惑之年岁的程某来说,曾经的过往如同一枕黄粱。“每个人只有一个命运。”这是电影《教父》中的一句经典台词,简洁而又耐人寻味。“对于这仅有的一个命运,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呢?”保尔.柯察津的回答或许只适用于他的时代,但这个问题本身,却早已永恒。
目前,犯罪嫌疑人程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当中。
对使命的忠诚 对职责的坚守
这是长子公安插在信念与实干肋下
腾飞的双翼
在法治的蓝天下
罪恶终将受到惩罚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他们再次诠释
在这世上终有些东西
比如正义
如四季轮回冬雪春雨
常在,而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