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  |   长治市政府

今天是

热点查询:长治长子旅游法兴寺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劳动教育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00014349/2023-57565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2023-11-29
发文机关长子县第五中学校 主题词
标题长子县第五中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主题分类教育 发布日期2023-11-29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和落实国家相关部门意见,依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具体要求和课程标准中关于劳动科目的学分设计和科目安排,立足我校学情和工作实际,整合学校内外人力资源、课程资源与实践活动资源,制定本方案。

二、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目标开展劳动教育。

2.通过学校课程整体设计,促进国家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校本课程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达成学校劳动教育综合发展的目标。

3.通过学校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劳动基地课程、志愿服务课程建设,结合学校品格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在宣传劳动精神、提升劳动技能基础上,着力推进劳动文化品格的塑造及劳动实践品格的锤炼,达成学校劳动教育深度发展的目标。

4.拓宽全环境育人路径,通过加强家校社心网“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和创新实践课程的开展,创新劳动教育模式,提升劳动教育品质,着力推动劳动情感品格培养和劳动精神品陶冶,达成学校劳动教育广度发展的目标。

(二)主要内容

1.通过开展劳动教育与文化课程结合的综合研讨实现劳动教育在国家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校本课程中的融合渗透,提升劳动教育在高中常规课程教学中融合作用。

2.通过建设校内外劳动教育课程基地、开展劳动基地课程搭建学校五育并举工作新平台,拓宽学校德育工作新渠道,达成课程育人目标。

3.通过开展多层次立体化的志愿服务课程,提供劳动技能训练和劳动知识学习的方式和场所,同时提高学生崇尚劳动、志愿服务的精神素养。

4.通过学校“汇爱”家长学校的方式开展家庭教育课程,提升学生参与家庭劳动、社会劳动、实践劳动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性劳动中增进与父母和普通劳动者的情感交融,从而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5.通过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融合信息技术和智慧课堂手段,在科技创新中提升学生的劳动综合实践、劳动创新精神。

6.通过对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活动内容和实践内容的研究和工作的开展,促使学生对核心素养由基本认知,到深度理解,到自觉实践,敦促德育工作者自觉学习、自主提升、自我发展,解决核心素养难以与常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难以具体到常规工作中,无法评价,难以落地的问题。

三、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及学分构成

按照初中课程方案与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劳动教育课程包括劳动基地课程、志愿服务课程、家社教育课程、劳动周课程。

(一)劳动基地课程

1.校内劳动基地课程:劳动基地是开展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要充分利用我校现有劳动基地,如学生餐厅、校园绿化以及占地2000平方米左右的室外果蔬粮食种植区。可为学生提供绿植园艺修葺、果蔬粮食种植、无土栽培等生产劳动体验课程。

2.选修课程:

(1)植树节开展“种下理想之树”劳动专题活动。

(2)开展“行走的课堂”研学活动,依托社会资源,参观考察工业企业、了解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新成就,了解前沿产业科技,导引职业规划。

(二)志愿服务课程

劳动品格教育志愿服务课程开设志愿服务必修和选修课程,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接受相关培训的情况与其课程学分、综合素质评定、评奖评优等紧密结合起来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志愿服务质量,推动志愿服务有效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志愿服务的项目化、实效化、常态化发展,有助于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

1.志愿服务必修课设置情况

必修课程以劳动教育为主要形式,以志愿服务时长作为课程考核依据,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引导、鼓励学生更多参与,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当中。

2.校园卫生志愿服务。包括班级值日和班级值周。

① 班级值日。包括校园值周、公共区域卫生清理、班级值日、宿舍值日、食堂值日等常规性劳动实践活动。按照班级和宿舍卫生清理的实际要求,由班级制定劳动清单,由学生自主选择或班级统一安排。

②班级值周。教学楼周边、选修教室、合堂教室、实验楼、图书馆等公共教育教学区域,采用班级值周方式每天或阶段性进行清理。教育管理部部和学部发布班级值周顺序,各值周班级利用早读前或晚自习后集中进行清理。

③校园志愿服务岗。学校开展绿色春风志愿者招募。志愿服务岗位设置与需求信息由团委统一发布,并根据岗位申报情况排定志愿服务安排表。学生每次参与志愿活动,按照实际时长计入志愿服务单档案。

(三)家庭教育课程

1.生活劳动课程——美化上书房,培养家国情

为营造学生良好的居家学习环境,每年寒暑假开展“美化上书房,培养家国情”书房美化活动课程,活动内容有:物品摆放、学习计划、学习成果等,上交视频、照片和感悟,作为学分认定材料。

2.志愿服务劳动课程——志愿服务,悦享劳动

开展居住单元楼的清洁劳动课程,每年“五一”劳动节假期,学生打扫楼道卫生、清楚墙面小广告、擦拭栏杆和宣传橱窗,对在楼道停放电动车的居民进行安全教育宣传活动。上交视频、照片和感悟,作为学分认定材料。

3.特色劳动课程——传承工匠精神,品学传统文化

了解当地美食的历史、发展、菜品及烹制过程,感受博大精深的传统民俗文化和魅力,体会、传承工匠精神。每年重点节日学生与家长确定烹制的菜品,重在挖掘菜品的文化内涵和家庭故事。

四、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一)平时表现评价

全面客观记录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实际表现,统计学生参与各类型劳动的学习时长,收集整理劳动教育过程中的相关作品、阶段性学习成果,以自我评价为主;辅以教师、同伴、家长、服务对象、用人单位等他人评价方式,评估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学生选择代表性的写实记录,纳入综合素质档案。

(二)学分认定

按照课程方案,根据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过程性记录材料和关键节点数据,采用劳动学习时长与劳动效果评价双轨制综合评价劳动教育学分

(三)评优评先

将劳动课程达标情况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学期末劳动课程修习不达标的,该科不能评为优秀等级。

五、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保障

(一)机制保障

学校成立劳动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由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校长担任工作小组组长,全面构建与实施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制定年度劳动课程实施方案, 明确劳动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特色课程活动、授课人员,以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班主任老师、外聘劳动教育专家团队成员授课为主,以指导教师和社团活动定向引领为辅,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统筹整合、一体化实施。

(二)师资保障

将加强劳动教育专兼职师资建设列入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成立劳动教育教研组,开展常态化教研。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教育实践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劳动体验。邀请劳动教育专家和市内外具有丰富一线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劳育教研员到校指导 工作,开展全员劳动教育培训。

(三)安全保障

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 实施安全隐患日常巡查制度,及时排除劳动教育场所的安全隐患。购买校方责任险,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和法律服务机制。

(四)文化建设

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组织开展劳动成果展示、劳动技能竞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劳动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