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00014349/2023-62197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2023-12-18 |
发文机关:丹朱联校 | 主题词: |
标题:同旺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 |
主题分类:教育 | 发布日期:2023-12-18 |
一、指导思想
以《山西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将劳动教育贯穿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从 “班级劳动”“家务劳动”“志愿公益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五方面培养学生劳动教育观念,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为常态化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形成学生劳动实践评价机制,深入做好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引领
通过劳动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实践体验
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
3.坚持规律遵循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同时要教育学生,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护,确保人身安全。
三、建立劳动教育机制
(一)设立劳动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其中劳动实践时间不少于一半以上。
(二)注重学科渗透,科任教师根据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美术等学科的特性,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传递正确劳动教育观念。
四、设立领导小组
组 长: 杨建青(主抓劳动教育项目全面工作)
副组长:段婉容 (主要负责人)
成 员:李 娜 和慧琴 杨进军
郑 鑫 妮及各班主任
段婉容(负责劳动教育方案制定、分工协调、评价考核等工作)
李 娜 郑 鑫(具体负责劳动文化、资料收集等工作)
杨进军(具体负责资金保障、后勤服务等工作)
和慧琴(具体负责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师资配备等工作)
刘雪芳 杜燕妮及各班主任(具体实施校内外劳动教育项目组织、实施、操作等工作)
责任处室:政教处 教导处 后勤处
五、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活动
(一)班级劳动
结合“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班级精细化管理,从班级实际物品分工管理,让学生人人参与,如:合理、有序、整齐摆放教室物品,卫生清扫后及时整理劳动用具;主动维护黑板、课桌、讲台、教学仪器;日常垃圾分类,普及环境美化知识,让学生认领班级花盆绿植并进行养护,在劳动中享受快乐。
(二)家务劳动
“双减”以后,规定1至2年级学生每周参与家务劳动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
1.利用周六日、节假日期间,为学生布置适合学生身心年龄的实践活动,规定时间内学会做某一件事。
2.每学年利用五一,十一假期帮助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由家长作指导,让孩子月月有所收获,要求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并在每一项完成后有简短收获或感悟。
(三)学科知识劳动实践活动
根据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美术等学科的特性,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和劳动实践相结合,让知识生活化,并且学会创新。
(四)志愿劳动服务活动
每月第二周设立为“劳动周”,以“研学旅行”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或公益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家庭、社区组织的助老助残、绿化美化公益劳动。
(五)简单的生活、生产劳动
利用周末或寒暑假,父母和班主任带学生走进田间地头,或到“学校劳动项目化实践基地”参加力所能及的农业生产劳动,体验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文化,让家长对活动进行及时反馈。
六、实施步骤和策略
1.加大劳动宣传,形成热爱劳动意识
通过晨会课、少先队活动课、劳动课、家长会等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强化教育。
2.榜样激励,引导热爱劳动理念
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热爱劳动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形式,感受劳动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
3.家校配合,共造热爱劳动的环境
开展校内劳动。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让班级、学生认领责任区域,予以精心呵护。进行手工制作、班务整理、书包整理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手工、劳动展演,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
组织校外劳动。我们一直在做校外志愿服务工作,比如:清洁环境、政治文明秩序等,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最近在积极落实建成“学生劳动实践基地”,适时适量安排一学生进行简单的农业生产劳动实践。
鼓励家务劳动。学校应安排适量的家务劳动的有关劳动的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择菜、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
4.强化评价制度,规范劳动行为
劳动课为抓手,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不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分层次、有梯度地对学生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每学期的劳动训练有重点、有要求、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促进和强化学生将养成的劳动习惯由自觉状态走向自主、自动,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逐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长子县丹朱镇同旺学校
2022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