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2 08:50
大
中
小
长子鼓儿词是传统曲艺艺术表演的一种形式,它大约产生于明末清初,流行于清代,盛行于民国初年到20世纪50年代,以说唱艺术为主,它的说唱板式分为四种,即“流水板”、“一横板”、“二横板”、“三横板”。最早是一人自打自唱,伴奏乐器只用小鼓和挎板。清末至民国年间长子鼓儿词的伴奏乐器开始增加弦乐、打击乐,创造了一人多角的新的表演方式。60年代,伴奏乐器又增添了一“京胡”、“二胡”、“板胡”、“低胡”、“唢呐”等民族乐器。
长子鼓儿词的艺人表演道具是“醒木”(也称“惊堂木”)、“鼓箭”、“简板”。
长子鼓儿词的说唱曲目以传统古书的曲目为主,主要有《包公传》、《烈女传》、《五女兴唐传》、《回文屏》、《汗巾记》、《五猪孝母》、《十八女行孝》、《王祥卧冰》等。从1941年起为配合革命工作需要,后有名艺人曾编写时代曲目,主要有《智取华山》、《送公粮》、《王大娘养鸡》、《周小卷巧治胡不安》、《安家》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又创编了《回娘家》、《洞房唱起欢乐歌》、《光棍养儿》、《正月天》、《三月春风到农家》等呤唱时代新潮流、新风尚等新曲目。